臭氧是氧的一種形式,分子式O3。
由紫外線照射一般的氧而形成,氣態,沸點-112° C。不穩定,為強氧化劑,有殺菌性,但除非濃度很低,一般對人體有腐蝕性。
大氣層上部的臭氧很重要,可保護地球免受過量紫外輻射。
臭氧層是平流層的一部分,高度約22公里,此處的臭氧氣體(O3)最濃,它是由太陽的紫外線照射空氣中的氧(O2)而產生。
臭氧層遮蔽地球免受太陽紫外線輻射的有害作用,但可被複雜的化學反應(較顯著的是作為噴霧器,冷凍裝置及生產泡沫包裝物之推進劑的氯氟烴CFCs的化學反應)所分解。
氟氯碳化合物 CFCs 又稱氟利昂。英文全稱為chlorofluorocarbons。
含氯和氟的甲烷或乙烷衍生物。重要的例子是CCl2F2和CClF2-CClF2。
它是惰性和揮發性化合物,用作冷凍劑和氣溶膠的噴霧劑。
有人認為,此物質在大氣中的分解會破壞地球的臭氧層。
國際上為南極上空處臭氧層出現「破洞」而擔心在1980年代中期達到頂點,於是產生回收製造氯氟烴的裝置之運動。
1987年,約40個國家簽署了蒙特利爾限制使用CFCs議定書,商定到 1999年全世界CFCs的消費量應降低到1986年水準的50%。
1989年,歐洲共同體布魯塞爾會議商定盡快將CFCs消費量減少85%,並於本世紀末停用。